第十六章 好象是中了
sp;只写了一百多个字,苏木脑袋里就乱成一团,背心也出了一层毛毛汗。

  心中也一阵一阵没由来的烦躁,苏木几乎忍不住要将笔一扔,就这么交卷离场:妈的,我本就不想在科举这条路上一条道走到黑,干嘛要来吃这个苦头。可是,若就这么离开,我本就有呆傻的名声,岂不白白惹人耻笑。而且,先前我有当着苏家那么多人的面放出大话来,如今却沉沙折戟铩羽而归,以后还怎么做人。

  古代社会相比起瞬息万变的现代世界而言是很封闭的,对人的名声和品行有严格要求。一个人若是名声坏了,根本就没办法在世上生存。

  想到这里,苏木一咬牙,收摄起心神,又慢慢地写了起来。

  第一篇题目总共八百来字,等到写完,就花了一个上午,其中还反复修改了好几遍,确定没有任何纰漏,这才深吸了一口气,活动了一下已经变得酸软的的手腕,抬起头来。

  这个时候,已经有十几个考生交了卷子出场。

  古代科举一开考就要锁门,要等到考试结束才能出去。

  县试和府试不严格,可以提前交卷,可以在规定时间才放已经写好卷子的考生出场,叫着:放牌。

  大约每两个时辰一次。

  也不知道他们作得如何。估计怎么着也比我这个半吊子写得好,哎,我还是小看古人了。

  罢,权当是练兵好了,尽力而为吧!

  心态一放正,脑袋也慢慢清晰起来。

  肚子里咕咚一声,饿得厉害,已经到了午饭时间,考场又不提供膳食,只能qiáng自忍了。

  其实苏木先前的一举一动早已经落到知县的眼里,自从读了他的七言诗之后,赵知县就大觉振奋。这诗作得那是真的好,就算是放在当世一流的诗词高手中,也能稳稳地排在前列。如果这么一个小才子出自自己门下,对他这个座师来说也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

  不过,看苏木答题的模样好象写得很不顺,一张稿子反复修改,上面全是wū迹不说,连手上也粘了不少墨迹。

  赵知县叹息一声,心道:我还是对此子期望过高了,看他年纪二十出头了吧,既然如此大才,以前又为什么连县试这关也没过?诗词好手未必就能做得一手好八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桩qiáng了,另外一桩也就短了,这也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

  至于刚才离场那十来个考生的卷子,赵知县大约看了一下,都很一般。实际上,童子试本是初级考试,要想看到让人眼睛一亮的文章很不容易。

  中午的时间一晃眼就过去了,同考场里的考生一样,赵知县也没有用午饭。科举乃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县试也不例外,至少表面上如此。

  又看了苏木一眼,他还是在草稿上胡乱地涂抹着,将几页稿子糟蹋得不成模样。

  到这个时候,赵知县对苏木已经没有了期待。

  初春的天,尤其是北方,亮得早也黑得早。

  大约到了后世时间下午四到五点之间,天sè就有些混沌。

  县衙大堂采光又不好,更是yīn暗。

  有衙役点了灯笼,又添了几盏蜡烛,不觉中,考试已经进行了一天。

  再看考场中,五十多个考生绝大多数已经交卷出场。只剩三人,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一个五十出头的老头,剩下一个就是苏木。

  那小孩子大约已经放弃了,又不晓事,趴在桌上呼呼大睡。

  五十岁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