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节 京师(一百二十四)
各种货物。

  白银本身并不是财富,这个概念钱太冲是琢磨了好几天才搞明白的。

  “……金银并非财富,实乃等价之交换物而已。财富之本身,还是米粮布铁种种民生之物……”

  “朝廷若能广开口岸,革新关税,不仅每年可坐收亿兆白银,亦可从海外购入军器、粮食。纵然歉收不足,进口几成即能弥补官用,不必加派加征,百姓们亦能喘息。于流寇亦是釜底抽薪之计。”

  “米粮从海外进口?!”崇祯大吃一惊。自古以来,还从来没听说从海外购买粮食来弥补歉收的,他摇头道,“海内亿兆百姓,区区一个暹罗能产多少米粮?朝廷又能有多少银子?”

  “陛下有所不知,”钱太冲道,“暹罗、吕宋等地大米发卖之时每石不过一二钱银,算上水脚费用。到得广州也不过三四钱银子。髡贼每船少则两千石,多则上万石,日夜运输川流不息。每年入口的暹罗南洋稻米,不下百万石!”

  髡贼到底从海外进口了多少稻米,钱太冲并不知晓。具体数字是乐先生提供的,实话说,他也觉得太过玄幻,但是乐先生却说这个数字只有低估,绝无夸大。

  既然要皇上接受自己的“献策”,话说得夸张一些也没无不可。

  果然,皇帝脸上露出了惊喜之色。沉吟道:“海贸即是其一,那么其二呢?”

  “海贸是‘商’,其二便是‘工’了。”钱太冲道,“髡贼屡屡以少胜多,依仗的不外乎船坚炮利;各色澳洲货物,亦不过是平常之物,稍事加工,便可溢价十倍百倍。微臣见京师之中,澳洲货甚多,区区一盒澳火,亦要二三十文。此物在广州发卖不过十文。工坊整批发售,每盒只两三文。如点石成金,焉能不富?”

  “利厚莫过于工商。”崇祯皇帝点头道,“古人之言信是!只是先生所言,皆是髡贼之技……”

  钱太冲赶紧道:“微臣斗胆,进献一策,望皇上恕罪。”

  “卿何罪之有?但说无妨。”

  “师髡技以攘髡!”钱太冲铺垫良久,终于把这话说出了口。

  这一刻,他如释重负。这句话和类似的意思,他已经不止一次的听朝野中的有识之士说过,类似的话,他和郑森集团中的主要头目也聊起过。

  但这只是他们私下的共识而已。不论是梁存厚还是钱太冲,再拟或是其他人都清楚在朝堂之上可能遇到的阻力。

  “髡技确有长处。”皇帝点想起髡贼在宫里面的“南洋货”,又问道,“只是如何‘师’之?”

  钱太冲见皇帝对此有兴趣,立刻现学现卖,将当初乐先生与他说得话改头换面又说了一番。

  “髡贼重利轻义,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他们自然肯传授。”

  这些日子,钱太冲一直在思量乐先生说得话,结合着这几年他和梁存厚等“知髡人士”交谈以及阅读到的髡贼的报纸书籍上的内容重新揣摸了一番。忽然想到了一个全新的策略。

  这个策略不再是办糖厂这样简单的技术引进,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善郑家的局面。

  要想皇帝扶持郑家,就得让郑家重新变得“有用”。仅仅窝在漳州湾里办糖厂,只能改善郑森集团的经济状况,却改变不了坐困愁城的局面。

  待在漳州湾里,郑森是不会有前途的。即使朝廷肯扶持郑家,在髡贼严密的封锁和分化之下,根本成不了气候,迟早也会被皇帝抛弃。

  唯今之计,只有跳出漳州湾,另谋发展。

  虽说老话是“人离乡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