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三十二章
  日子便在这种闲暇写字,侍花弄草、或是翻看账本的日子中,转瞬即逝。

  如此方过月余,正值五黄六月,游廊衔接的池子里,水芙蓉都冒了尖,几只蜻蜓低低盘旋后,立在了荷花上头。

  气候越发闷热了,过午之后,天色一变,斜风细雨地洒落起来。

  程娇指着账册厨房这一块,半晌都没翻动过,直到此时听见风声,抬头见雨水随着半阖的窗棂飘洒进来,起身将窗一阖,再坐会案前,叹了声气。

  她前两日就发现厨房的问题了,只是听说那儿的管事还同老夫人跟前的吴妈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此事先搁一搁,待她细细查证后再做定论。

  起身揉了揉肩,走出了西侧间,正逢玉梅端着绿豆银耳汤进来,随口问道:“老爷去哪了?”

  自从崔申过府之后,谢衡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几乎足不出户地,最多只有东院和昭文居两边走。

  “大老爷来信了,这会儿在素心斋同老夫人说话呢。”玉梅边答边搯起了甜汤。

  “今日又是这汤?大夏天的腻都腻死人了。”程娇瞅了一眼,就嫌弃道。

  玉梅无法,只得可怜兮兮地瞧着她:“这是老夫人吩咐下来的。”

  自打谢衡住到东院起,钟老夫人越发关心起程娇的身子来,这种汤汤水水什么的还能当个甜食零嘴,可怜谢衡终日对着牛鞭、羊鞭蹙眉……

  程娇按住她的手,摇头道:“我也去素心斋,你还是把汤收一收,同丫头们分了罢。”

  说罢,拎了把薄红梅的绸伞,行走到游廊间,到了素心斋的时候,迎面见吴妈妈喜笑颜开地站在廊下发果子。

  吴妈妈打发了丫头,抬头瞧见程娇,脸上笑得褶子都阔了好多条道道:“夫人来啦,老夫人和二老爷正在屋里头呢。”

  点头跟着去,不动声色地打量了几回吴妈妈,迈过门槛便听到了婆婆的笑声。

  “娘心情这么好,定是大伯有了好消息!”程娇笑盈盈地看着钟老夫人道,跟着就看向她身旁左下首的谢衡。

  眼意心期,谢衡自然扫向了程娇,看着她身上的衣裳就笑了。

  知道她镇日怕热,纵然屋子里置了小冰盆,走上两步路就要热得气喘了,好在谢衡让人采买了许多香罗纱来,穿着比寻常夏部还凉快些。

  “娇娇可来了,你大伯的信刚到,他呀被圣上点了个正三品的中书令。”钟老夫人笑得合不拢嘴,恨不能立时扑到祠堂去,同列祖列宗道此好事,到底自持,按捺住了。

  这叫程娇也跟着惊喜了一回,谁都没有料到,谢徵年纪轻轻的,竟成了帝用士人,深受皇恩,怨不得素心斋上下都轻飘飘的了。

  “果然是好事!”程娇也跟着凑趣:“大伯是有抱负的人,这下好了,总算是得偿所愿,日后啊,娘只享荣华,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我这把年纪了,还享什么荣华富贵。”话虽如此,但钟老夫人脸上却是明晃晃地欣喜。

  又说了会儿话,谢衡忽然叹道:“大哥信中让我年前入京,又怕迟则生变,早早地在京城安排好了,让我尽早启程。”

  他早些年便要去京城赶考,可每逢临到末时,总要出几桩事来阻挠,因这,谢徵才有了这番话。

  他说到这个,程娇想起了大嫂曾经说过的话,心思不由地跟着跳脱起来。谢衡上京科考,若是早早地出发,没个半载一年许回不了会稽郡。从前她还没同谢衡有什么情谊,现在好容易月满情浓,就此分居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