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战士一起沉入了海底。这是特空团损失最为惨重的一个夜晚。

  马丁与三营一起,率领三十名战士在圣卡洛斯海域登陆。这里距主岛的首府斯坦利港还有好几英里的路程,但正是这个原因使阿根廷军队对此地放松了守卫。伞兵和海军陆战队战士们一起开始冒雨疾行,穿越湿淋淋的泥地向着东方的斯坦利港进发。

  他们的行军背包里装备了所有用品,重得像是背着一个人。空中出现了阿军的一架“天鹰”战斗机,似乎在向海滩俯冲,但阿根廷人的主要目标是海岸附近的英国舰船,而不是地面的人员。如果船被击沉,那么岸上的人也完蛋了。

  真正的敌人是寒冷、连绵不绝的冰冷雨水和光秃秃的没有树木遮掩的地形,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朗顿山。

  三营在山脚下一座叫埃斯坦西亚的孤独的农场里稍事休整,并做好了战斗准备。那是六月十一日与十二日之间的夜晚。

  原本他们打算来一次静悄悄的夜间奇袭,但不幸的是,米尔恩下士踩响了一颗地雷。此后就热闹了。阿军的机关枪开火了,照明弹把山头和山谷照耀得如同白昼。三营可以跑回去寻求隐蔽,或者冒着枪林弹雨冲上去夺取朗顿。最终,他们夺取了朗顿,付出的代价是二十三名战士阵亡,四十人受伤。

  这是麦克·马丁第一次真刀真枪地参加战斗,子弹在他的耳边呼啸,战友们在他的身边倒下。他感觉到舌头上有一种奇怪的金属味,那是恐惧的味道。

  但他毫发未损,而他那个三十人的排,包括一名军士和三名下士在内,共计六人阵亡,九人负伤。

  守卫在山梁上的阿军士兵,是被强制征募人伍的。富人的孩子可设法免除兵役,穷人家的孩子可不行。这些小伙子想回家,他们讨厌这里的雨水、寒冷和泥地。他们已经从军营和工事里撤出,踏上了返回斯坦利港的路。

  黎明时,麦克·马丁站在山梁上,眺望着东方的斯坦利港和朝阳,重新想起了他已经遗忘了多年的先辈们的神灵。他向他们感恩祈祷,并发誓永世不忘。

  ※※※

  当十岁的小孩麦克·马丁在父亲位于巴格达市沙顿区的花园里奔跑雀跃、引起了父亲的那些伊拉克朋友的喜爱之时,在一千英里以外的地方,一个男孩诞生了。

  在巴基斯坦白沙瓦通向阿富汗贾拉拉巴德的那条道路以西,坐落着白山山脉,其最高峰是托拉博拉。

  从远处看,这条山脉像是分隔两个国家的一块巨大的屏障,山上荒凉、寒冷,山头终年积雪,到了冬天整个山区都是白雪皑皑。

  白山在阿富汗这一侧,而萨费德山则在巴基斯坦那一边。清澈的溪水裹挟着融化的雪水从白山流入贾拉拉巴德周围肥沃的平原,形成了许多山谷平地:可种庄稼的田地、种水果的果园和养山羊的牧地。

  生活很艰苦,由于生活资源短缺,山谷里的村庄都很小、很分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曾经是旧时的英帝国所知所畏的帕坦人,也就是现在的普什图人。那时候,他们以险要的地势为屏障,用他们包黄铜的长筒毛瑟枪作战,每个人的枪法都很准,简直可与现代的狙击手媲美。

  英统印度时期的诗人鲁德亚德·吉卜林只用四句诗就描绘出了山地人对那些英国斥巨资培训的军官们来说,具有何等致命的威胁:

  一九七二年,在其中的一个山谷平地上,有一个叫马洛柯的小村子。与所有类似的村庄一样,它也是以一位创建它的勇士的名字命名的。村里有五座砌着围墙的院子,居住着几代同堂的大家庭。每座院子大约住着二十口人,村子的族长叫努里汗。在一个夏日的夜晚,男人们都围坐在他家院子的篝火旁,喝着那种不加糖和nǎi的热茶。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