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鲤鱼跳龙门,逆流而上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当企业经营成功以后,贫寒的身世不但不会让成功失sè,反而让人生出更多的敬佩之情。

  小平房里起家的联想,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享誉全球的计算机业巨头;拖车里走出的耐克,把自己的商标贴在别人制作的鞋子上,树立起一个至今没有自己生产车间的全球品牌;苹果、惠普等国际知名企业,同样是在车库里发展起来的。

  华为与这些跨国巨头一样,寒酸的原始资本,步履蹒跚地创业。然而,华为走的却是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当大家争相做交换机代理时,它却孤注一掷地走上了自主创新之路。

  陋室出华为

  华为创业颇为寒酸,2.1万元的原始资本,简陋的办公环境,让以任正非为首的创业团队无法大展拳脚。在最为窘迫的时候,华为甚至卖过减肥药,做过墓地生意。然而,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凭借任正非的领导能力与经营艺术,华为从代理起家到创建自主品牌,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家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的全球化公司。

  时势造英雄,意味着英雄并不是自己想做英雄,而是时势bī着他不得不去努力奋斗,最终成为英雄。任正非创办华为同样如此。在感叹华为创造的种种奇迹之余,我们先来看看任正非的身世和华为创业初期的艰辛。

  任正非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地区镇宁县,兄妹七人,他是老大。在任正非的笔下,他的父亲是一位“乡村教育家”,后来成为一所专科学校的校长,母亲是中学教师。

  这本应是一个能过上小康生活的家庭,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历史原因,任正非一家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任正非直到高中毕业时都没穿过衬衣,有同学让他向母亲要一件,他从来不敢开口。考上大学后,母亲一次送了他两件衬衣,任正非感动得几乎大哭一场。

  由于父亲有受审查的历史背景,任正非的弟弟、妹妹因此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幸运的是,任正非虽然也受到一些牵连,但仍有机会参军入伍。在部队期间,他选择了科研工作,并且成绩不错。

  1978年对中国意义重大,对已近中年的任正非来说同样非比寻常。这一年,部队开始大裁军。当时,任正非已经是某个研究所的副所长,如果他愿意的话,应该还能工作一段时间,但他毅然作出转业的决定。

  经过几番辗转,1982年的时候,任正非终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在深圳南油集团直属的一家电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一职,待遇非常不错。或许真应了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任正非在与他人合作的时候,因为缺乏经验被骗了200多万元的货款。虽然没有人让他承担经济责任,但他认为没有理由再待下去了,因此选择了离开。

  这时候,任正非的父母已经退休,他自己也有了两个孩子,还有弟弟、妹妹需要照顾,如果他没有工作的话,家庭生活只会比以前更糟。对任正非来说,这就是当时的“时势”,bī着他寻找新的出路。

  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任正非想到了创业。1987年,他同几位合伙人凑了2.1万元资本,在一处居民楼里创办了公司,第二年更名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居民楼建在偏僻的南油新村,周围乱草丛生。就是在这样破败的环境里,日后震惊全球的华为开始起步,发展速度丝毫不亚于那些衔着金元宝出生的贵族企业。

  当年,虽然政府已经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政策,但民营经济的合法性一直没有得到承认。直到1988年,民营企业才进入合法发展阶段。华为之所以在1987年成立,而在1988年更名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可能也与此有关。商品经济尚且被计划制约着,市场经济当然更是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