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好了伤疤,不忘疼


  1993年7月4日,jk1000在江西乐安县邮电局公溪支局正式开通。有了合资公司莫贝克的存在,多家地方邮电局对jk1000予以了支持。然而,华为很快就感觉到局势不对。就在华为推出jk1000的同时,市场上全数字的新局用交换机横空出世。在数字局用交换机的强势推广下,就连华为的合作伙伴在选择jk1000时都显得犹疑不决,更别说其他邮电局了。

  事实表明,华为的jk1000在技术上落伍了,已经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

  华为在局用交换机的研发上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1990年的时候,中国固话普及率仅为1.1%,在世界185个国家中居113位,仅相当于美国20世纪初的水平,而当时的美国电话普及率已经超过90%。

  据此,华为研发人员认为,根据国家通信产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在2000年之前,中国的电话普及率不会超过6%,语音业务依然是通信业务的主体业务。而且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分析,数字技术的成本太高,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程度,空分模拟技术依然应该是市场的主流。

  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和预测,华为将资源全部投在了jk1000的开发上。但到2000年的时候,中国固话普及率达到了50%,远远超过了华为预测的6%。

  事实上,就在华为推出jk1000的时候,其他厂商已经将研发重点转向了数字技术。可以说,jk1000从面世的第一天起,就成了落后的产品。这对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的华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然而,一向以市场拓展能力著称的华为,并不打算束手就擒。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华为决定采取救市之举。

  华为这次面对的是强大的国际巨头,在推广能力上,缺乏经验的华为没有对抗的资本。数字交换机在技术和性能上远远优于模拟交换机,而且国际巨头在推广的时候提出,通信网建设应该一步到位,否则会造成重复建设的浪费。即便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国际巨头也建议采用光缆传输,以便尽快赶上国际通信业发展的cháo流。

  很显然,从国家通信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国际巨头的提议是有道理的,符合中国的利益。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华为试图力挽狂澜,减小损失。

  针对国际巨头的宣传,华为从通信产业发展形势上予以反击。在华为的内部刊物上,宣传部门多次发表文章,宣称通信网络建设要按部就班,不能急功近利地提倡一步到位;邮电部门要量力而行,不能为了追赶国际cháo流而造空中楼阁。华为还在各种场合为空分模拟技术造势,呼吁邮电部门到2000年后再向数字程控交换机过渡。

  为了制造舆论,华为还多次开展通信技术和市场发展研讨会,邀请各地邮电局官员出席研讨会。然而,邮电局官员虽然不是通信技术的行家里手,但对技术发展趋势也是比较明了的,因此对空分模拟技术提出了质疑。

  任正非在面对这种质疑时不无幽默地表示:交换机使用寿命很长,你们用几年后,这些产品刚好进入青壮年时期,还可以折价卖给其他地方。而且在全省范围内,经济发展程度和通信发达程度不同,在某些地区过时的产品还可以tiáo剂到其他地区。任正非还特别强tiáo,根据华为的市场预测,jk1000到2000年是不会落后的。日本有1/3的交换机是纵横制的,英国也有将近1/3的交换机是纵横制的。

  就这样,华为凭着自己反复地、锲而不舍地宣讲,凭借良好的市场关系,在1993年卖出了二百多套jk1000。

  jk1000在市场上虽然属于落后的产品,但华为凭借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挽回了部分损失,没有造成资金链的断裂。

  cc08艰难面世

  华为以研发能力著称,其成功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