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知道箭是直的,还要知道弓是弯的
10容量更大,兼容性也更好,更为符合中国电信市场的需求。1999年,邮电部传输所以a8010为参照,制定了国家接入服务器标准。如此一来,中国接入服务器市场基本被华为控制,原本一直以国际标准自居的思科,在中国被华为挤出了这个领域。

  由此能够看出,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必须制订较为长远的研发战略,加大对未来的投资,这样才能保证技术的领先和产品的先进性。如果没有通信协议栈这个平台,北京研究所不可能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开发出a8010,也不可能在思科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抢占先机。

  取经:远赴日本学习

  出售安圣只不过准备了足够的资金,除此之外,华为并没有多少过冬的经验。为了更好地应付危机,任正非带领华为管理团队东渡日本,希望从长期陷入萧条的日本身上学习过冬的经验。

  在谈到远赴日本的原因时,任正非表示: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连续10年低增长、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这个冬天太长了。日本企业是如何度过的,它们有些什么经验?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华为团队赴日本学习的时候,正值日本10年经济萧条,但任正非在日本看到的却是一幕平和的景象。回国后,任正非以日本民歌《北国之春》为名写了一篇文章,里面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景象及其感慨。

  一踏上日本国土,给我的第一印象还是与十年前一样宁静、祥和、清洁、富裕与舒适。从偏远的农村,到繁华的大城市,街道还是那样整洁,所到之处还是那样井然有序;人还是那样慈祥、和善、彬彬有礼,脚步还是那样匆匆;从拉面店的服务员,到乡村小旅馆的老太太,从大公司的上班族,到……所有人都这么平和、乐观和敬业,他们是如此珍惜自己的工作,如此地珍惜为他人服务的机会,工作似乎是他们最高的享受,没有任何躁动、不满与怨气。在我看来,日本仍然是十年前的日本,日本人还是十年前的日本人。

  但谁能想到,这十年间日本经受了战后最严寒和最漫长的冬天。正因为现在的所见所闻,是建立在这么长时间的低增长时期的基础上,这使我感受尤深。日本绝大多数企业,近八年没有增加过工资,但社会治安仍然比北欧还好,真是让人赞叹。日本一旦重新起飞,这样的基础一定让它一飞冲天。华为若连续遭遇两个冬天,就不知道华为人是否还会平静,沉着应对,克服困难,期盼春天。

  ……

  当时,日本企业普遍面临三种过剩,即雇佣过剩、设备过剩和债务过剩。即便像松下、索尼这样优秀的企业,也积重难返,陷入困境。然而,日本民众良好的心态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企业也得以平缓地度过萧条期,不至于因长年萧条而崩溃。

  当然,当时的华为还无法与松下、索尼这样的大企业相提并论,在应付危机方面也缺乏经验。这正是任正非和华为向日本学习的原因所在。

  如果说《华为的冬天》是未雨绸缪,让华为人做好过冬准备的话,那么《北国之春》则是春风化雨,让华为人更加坚定了信心。

  仔细研读《北国之春》一文,能够看出任正非从日本主要学习了三条经验。

  第一,增强危机意识。任正非在松下参观时,被办公区随处可见的一幅画所震撼。画上是一艘巨lún,正向一座冰山驶去,画的下面写着“能挽救这条船的,唯有你”。任正非原本就在华为内部提倡危机意识,在松下的见闻无疑让他更加重视危机管理。任正非在文中问道:“在华为公司,我们的冬天意识是否那么强烈?是否传递到基层?是否人人行动起来了?”

  正是源于危机意识,华为将安圣电气出售给了爱默生。而不惜千里来到日本,任正非希望日本之行能增强华为员工的危机意识,并通过中高层管理人员将这种意识传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