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挂羊头,卖羊肉
��通过模仿逐渐掌握核心技术,之后通过深度开发,成为了通信技术的有力竞争者。

  前文提到,华为的第一款自主研发产品bh01,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完全是模仿市场上现有的交换机开发出来的。然而,华为并不是一味地模仿,从bh01到bh03,再到hjd48、jk1000和cc08系列产品,清晰地画了一条从模仿到创新,再到超越的研发之道。

  当前,华为在3g全系列产品、光网络、ngn(次世代网络)和adsl等领域都已经进入全球第一阵营,成为市场的领先者。

  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创业者来说,必要的学习和模仿是应该的,要想赶超行业领先者,必须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完成。

  不做先烈做先驱

  研发是一项系统工程,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困境。华为在研发上有过hjd48和cc08系列产品的辉煌,也有过jk1000这样的“滑铁卢”。实践证明,研发必须从客户需求出发,贴近市场,进行有限度的创新。只有这样,公司才有可能成为产业的先驱,而不是先烈。

  华为在研发上的失误并不少,jk1000只不过是第一次比较大的失误,之后还因为缺乏客户和市场tiáo研,在研发方向上出了问题,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1)固话之痛

  以华为的技术实力,如果说它制造不了固定电话机,可能很少有人会相信。但事实就是如此,华为虽然在固话市场努力过,但由于始终无法解决质量问题,最后不得不放弃了。

  或许有人认为华为在固定电话机的研发上没有尽力,实际上,华为为此成立了专门的终端事业部,由毛生江担纲,公司推动的力度也很大。在毛生江等人的努力下,终端事业部先后开发出了桌面电话机、壁挂式电话机、多功能话机和无绳子母机。

  然而,华为开发的固定电话机在质量上洋相百出。华为北京办事处主任曾送了一部话机给一位局长,没想到几天后就坏了,换了一部,又坏了。

  由于交换机市场和固话市场完全不同,客户也不存在重叠,交换机面对的是运营商和企业客户,而固话面对的是普通消费者,因此华为用销售交换机的方式来推广固话,始终无法打开市场。华为在没有做前期tiáo研的基础上,强行推出固话终端,最终只能自食苦果。

  更让人遗憾的是,由于固话开发的失败,华为坚定了不做终端的决定,由此引发了华为的又一次大的研发失误。

  (2)小灵通之痛

  小灵通出现在中国市场的时候,虽然颇有发展潜力,但华为因为在固话终端上的失败,对小灵通置之不理。当时,也有人提议要进入小灵通市场,却被高层予以否决。在他们看来,小灵通属于低端产品,技术含量太低,在缺乏行业门槛的情形下,没有太大的利润可挖;国家在政策上又没有明确支持小灵通,市场趋势不够明朗。

  然而,小灵通市场的高速发展远远超出了华为的预料,中兴和ut斯达康凭借在小灵通市场的卓越表现,很快就拉近了和华为的距离。数据显示,2001年前后中兴在小灵通市场表现抢眼,小灵通的销售额将近24亿元,利润占到总利润的1/4以上。2002年,中兴凭借cdma、gsm和phs(小灵通)三大制式手机,成为终端市场上的大赢家。

  有业界人士分析,如果当年华为没有放弃小灵通等终端市场的话,中兴现在可能都没有资格成为华为的对手。

  面对现实,一向抵制小灵通的任正非曾公开向全体高层干部道歉,承认自己在cdma、phs、手机终端三个项目上做出了错误决策,使华为没有乘上产业发展的东风,失去了拉大与其他国产厂商差距的良机。

  一件产品是否成功,不在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