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不可戒——关于《色戒》的采访
  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sè。”我早已过了“少之时”,所以对于“sè戒”也早已漠然视之,对于改编自同名小说的《sè戒》电影也未能积极观看。不料采访还是特意寻了来,专门要听一个没看过者的絮叨。好话坏话别人都已经说得很jīng粹了,我只好说点疯话。总的态度是支持这部电影的上映,让人民熟悉和看清各种艺术流派,也支持对这部电影的各种严肃评论,但是不赞同把李安和张爱玲批判为“汉jiān”,当然更不赞同把这部电影说成是无关政治的纯情少女。套用一个著名的句式吧:这个世界是sè的,也是戒的,但归根到底还是sè的,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朝气蓬勃,什么样的sè也毁不了我们,哪里需要那么多的戒呢?sè不可戒,但是对于那些束缚人民群众的清规戒律,却不可不戒也。好,话筒接通了,采访开始。

  1、 您看过电影《sè戒》了吗?对它有一个什么样的总评价?

  答:很遗憾,我本来想赶个时髦,看看这部电影,可是刚要看的时候,就先看到了关于这部影片的各种评论,赞扬一方的言辞大多是“愚昧人性论”的老tiáo子,无非是革命者放弃革命了才叫高尚的人性,否则就是没有人性。令人看了这些赞扬就对这部电影大倒胃口,可以说,那些肉麻的赞扬等于是在辱骂李安先生,我不相信李安是那么个水平。而批评一方的言辞又太尖锐,令人估计到影片即使没有那么坏,但肯定存在某些令人反感之处,我又不是专业研究当代电影的,何必受那份罪,所以就兴趣大减,不急着看了。省出的时间,我看了没有在洋人那里获奖的姜文的,那部电影因为歌颂了毛泽东时代的纯真人性,因而不能在洋人那里获奖,我认为这恰恰是对姜文的最高奖励。

  2、从郑苹如历史真实的原型故事、到张爱玲的小说《sè戒》、再到李安导演的电影《sè戒》,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您是否都清楚?当前,中国媒体普遍关注电影《sè戒》并且主要是一片叫好声,这俨然成了今日中国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答:艺术生产背后的复杂关系,即使专门的研究者,也很难完全清楚。但是这并不影响一件艺术品的最终评判。我们不知道电视机是怎么生产的,但是我们有权利批评一台具体的电视机好还是不好。中国媒体一片叫好声,主要因为李安是个出sè的导演,在中国观众心目中具有较高的“信誉度”。其次是影片发行过程中的自然炒作。一个新商品上市了,开头肯定是一片赞扬,真正的评判要等到“尘埃落定”之后。比如你买了一件不晓得是否劣质的牛仔裤,刚穿的时候肯定也是一片赞扬,因为它并不会第一天就“开裆”啊。

  3、关于电影《sè戒》,中国的主流媒体上几乎看不到批评的声音,但网上的声音却截然相反,批评的声音很大,您如何看待这种状况?

  答:我国的主流媒体,一般在政治问题上持谨慎态度,而在其他问题上持放荡态度。他们不乐意惹政治麻烦,万一将来美国打进来,龙应台陈水扁等文化英雄,说不定要当文化部长宣传部长的,那时候可能就不讲什么人性论了,想杀谁只要先宣传他没有人性,就可以采用民主的方法随便杀了。把持主流媒体的都是聪明人,谁不给自己留条后路啊?而网上比较自由随便,广大人民群众终于利用现代科技,又一次获得了大鸣大放大字报的法宝,而且还带着对主流媒体的逆反心理,所以批评的声音就显得比较大。但我看其实也不算太大,比起美国准确地“误炸”中国大使馆的时候小多了。毕竟就是部电影嘛,还能把庐山给炸平了?我想假如李安再聪明一点,多花几个钱,请主流媒体主动批判一下《sè戒》,也许很多群众就更支持《sè戒》了。因为很多人的二元心理是:凡是政府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4、必须承认很多人对《sè戒》是相当推崇的,尤其是在jīng英阶层中间,为什么会这样?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答:中国的“jīng英阶层”所推崇的东西,靠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