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少年教授
  3少年教授

  一年级新生

  在奔赴俄勒冈农学院前一个月的一篇日记中,鲍林写道:“我尽量不去想大学的事,因为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太大了。我为什么要这样拼命超前学习呢?保罗·哈维要去俄勒冈农学院学习化学——他身材高大,仪表堂堂,在他身边我黯然失sè,毫不起眼。我毫无准备,对男子汉的行为方式一窍不通,怎么能够和他一样行为处事呢?我如此年轻,如此缺乏经验,我将无法适应各项课程。”

  他只有16岁,当然有理由担心怎样才能赶上学院里那些“身材高大,仪表堂堂”的同学们。“但是,”他无可奈何地加上一句,“即使我想退却,也为时已晚。”不过,实际上他并不真的想打退堂鼓。他渴望能够摆脱贝莉的控制,渴望能够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渴望能够体验新的生活经历。

  鲍林有一个表兄,也是他在康敦时的玩伴,名叫默文·斯蒂文森,在俄勒冈农学院机械系读三年级。默文到科瓦利斯火车站来迎接贝莉和莱纳斯。有斯蒂文森照顾儿子,这是促使贝莉决定让鲍林上大学的原因之一;鲍林将和表兄同住在离校不远的一间宿舍里。贝莉在那儿住了一晚。在确信儿子的食宿令人满意之后,她才启程返回波特兰。她一走,斯蒂文森简短地向这位新生提了几句忠告,从此就放任不管了。为了节省开支,鲍林搬出了宿舍,此后就很少在学校里再见过这位表兄了。

  尽管鲍林读俄勒冈农学院是出于不得已——这是他唯一读得起的学校——事实却证明这是一个绝好的选择。在1917年,它是在政府赠地上建立的全国第二大学院,校园面积达349公顷,有四千多名学生,两百多名教师,而且在农业、商业、工程、矿产、家政、林业、音乐、医药和职业教育方面的课程相当完善。和大多数别的艺术和科学学科一样,化学被归人“服务系”中,本意是为未来的农民、药剂师和家庭主妇传授基本的化学知识。但是在鲍林入学时,正在转型的美国经济对受过良好培训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的需求日益增长,因而俄勒冈农学院化学系的规模迅速扩大,重要性也迅速提高。

  从鲍林出生到他进入俄勒冈农学院的16年,也是美国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膨胀的阶段。国内原油产量增加了6倍;钢铁产量增加了5倍。汽车和航空工业呱呱坠地;电气化和流水线生产成为现实。随着规模越来越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工业越来越需要依赖科学研究来研制新的产品,改进旧的产品,并开发生产的新工艺。在20世纪早期,美国许多富有远见的工业家成为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识到基础研究的价值。他们意识到这些研究工作可以保持他们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在通用电器和贝尔电话公司的带动下,许多公司纷纷建立自己的研究机构。据估算,在1890年美国只有4家工业研究实验室,而仅仅在一代人之后这一数目就已超过了500,而且以每年50个左右的速度增长着。

  不久,大学就发现,为了保证能够获得熟练的技术工人,私营企业十分乐意赞助教学。课程和校园建设。这些大学曾经被认为是贵族jīng英的象牙塔,现在它们增设了更多的实用课程,并对上升的中产阶级的子女敞开了大门。在鲍林进入俄勒冈农学院之前的30年中,美国大学的入学率几乎增加了3倍。这其中在政府赠地上建立起的院校一马当先,它们的使命是“向工业阶层普及普通教育和实用教育”。

  化学是这一新秩序的一大受益者。在美国,工业化学的发展很慢,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和金属加工业。这些工业需要化学师来测试和提炼矿石。(例如,俄勒冈农学院的化学工程课程就被归入矿产学校。)德国化学工业的成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使美国认识到需要更多——和更现代——的科学。德国的化学工业起步于19世纪中叶,那时有机化学家发现了合成染料的秘密,摧毁了天然染料市场,井为及时运用这一新技术的企业家创造了大量财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