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他多次出国,先后到过德国、瑞士、意大地、奥地利、捷克等等国家。一八六七年续弦以后,他第一次偕新婚夫人出国,原来打算居留三个月,结果却一住四年。他在国外写出了长篇《白痴》与《群魔》以及一些中短篇。但在国外,他染上了赌博的恶习。也许与他的病有关吧,他嗜赌成癖,经常钱一到手,就去赌场,而一赌又几乎次次输得jīng光。没钱去赌时,就歇斯底里大发作,甚至痛哭嚎啕,对着夫人下跪。

  可以说他是一名病态的赌徒。直到晚年他才痛下决心,戒掉嗜赌的恶习。

  贫困的生活,不幸的遭遇,特别是长达九年之久的苦役和军营生活,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使他成了一位独特的作家,一位充满矛盾的作家。平心而论,他对俄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是有贡献的。一部俄国文学史如果缺了他这一章,那就很难说是完整的。他的创作影响,远远超出俄国以外。现实主义派的作家从他的创作中可以吸收到有益的营养,现代派作家刚把他的作品奉为经典,而称他本人为他们的先驱和导师。西方文学评论界对他的评价之高,令人咋舌。他的艺术才华,连对他批判最为尖锐的革命作家,也是无法否认的。比如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就说过他是“最伟大的天才”,“就艺术表现力而言,他的才华恐怕只有莎士比亚堪与媲美。”

  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又是一位最有争议的作家。引起争论、批评和责难的根本原因,是他在作品中宣扬的思想。他发表的作品,几乎篇篇都引起过争论,特别是他的几部长篇,受到的批评和责难之多,在十九世纪俄国文坛上是罕见的。他原来信奉空想社会主义,反对农奴制,反对沙皇统治,服苦役和充军归来以后,放弃了原有的信仰,转而反对bào力,反对革命。他认为解决俄国社会的对立,不能像西欧那样,采取斗争和革命的方式,而应该采取和解的方法,使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这样一来,他就公开站到了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对立面,在革命民主主义者的眼中,自然就成了“反动作家”、“反革命作家”。虽然如此,他创作中的真实性、艺术性,还是没有人加以否认的。一百多年来,进步文艺界对他的评价,大体上就是如此:充分肯定他的艺术性,彻底否认他的思想倾向。直到本世纪八十年代,某些理论家对他的作品的批判,还是相当严厉的,认为虽是一部“最富于历史涵义的社会心理小说”,给作者带来过空前的荣誉,但它却是“充满了反动思想”、“实际上是公然反对革命民主主义的”;他的另一部长篇《被欺凌与被侮辱的》,是“直接反对革命斗争、维护顺从思想的”;他的《死屋手记》是作者以亲身经历为基础,展示各类苦役犯可怕的处境和jīng神状态的真实作品,屠格涅夫视之为但丁《神曲》中的篇,赫尔岑则说它是米开朗琪罗的《最后的审判》,列宁也说它是一部“不可逾越的作品”。但尽管如此,这部作品还是“反动倾向极其明显”。至于他的长篇《群魔》,那就更加反动了,因为它是直接攻击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极其恶毒”。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有人打算将《群魔》改编成剧本,搬上舞台,高尔基坚决反对,说这部作品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对革命运动进行恶毒攻击的无数次尝试中,最富于天才,也最为恶毒的一次。”

  不过,批判归批判,他的作品还是广泛流传,即便在前苏联,也没有完全遭到禁止。特别是他的几部长篇如《被欺凌与被侮辱的》、《地下室手记》、《白痴》、、《群魔》、《少年》、《卡拉马佐夫兄弟》……几乎全部被译成了世界各种主要语言,受到世界各国广大读者的欢迎,其中有的被称为俄国文学的瑰宝,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作者本人也因此被尊为世界性的长篇大师。

  在我国,他的作品早在二十年代就被译了过来。一九二六年鲁迅曾为他的《穷人》译本写过序言,此后还就他的创作思想和写作技巧等等方面,发表过肯定的意见。到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他的主要作品基本上都有了从英文转译过来的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