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岂在多杀伤
  “大王,少安毋躁。”诸葛亮坐在特制的可移动木椅子上,微微张开了眼,“再等等吧。”

  “等不及了。”钱通将伏魔戟戳进土已,“只需一把火,即可将这帮刀枪不入的家伙都送上西天。”

  “火烧魏军,我们是替天行道,魏军是强敌,杀得越多越好。南征只是为了平叛孟获,可惜他们不是魏军……岂在多杀伤?”诸葛亮没有松口。

  “丞相,再如此,我们都被耗死了,这次绝不能手软了。”钱通催促道。

  诸葛后背靠在了椅子的靠背上,长长叹了一口气:“亮曾数次采用火攻,火烧博望坡,夏侯惇战败,逃回许都。火烧新野,曹仁损失惨重。火烧赤壁,主要功劳归于周瑜的,此火攻直接让曹孟德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浇了一盆冷水,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唯独这次对孟获的蛮部,亮始终下不了决心。”

  在诸葛亮看来,乌戈国是蜀汉地区的一个方国,全国人数有限,3万藤甲兵本是他们的全部家底。若是一把火给烧死藤甲军,间接地损害了一个小国,况且这个乌戈国的藤甲军同样是蜀汉子民,火攻做法确实不妥。

  这些藤甲军只是孟获搬来的救兵,然而钱通与这些藤甲军硬碰硬,毫无战果,因为诸葛亮特别提醒了点到为止,不能伤及无辜。

  “丞相,下不了决心,也要下呀。我们只想尽快解决孟获,回去收割庄稼了。”钱通说。

  “现在才六月底,收割韭菜、麦子还差不多。”一旁的魏延哈哈大笑。

  “魏将军,你种过田么?”钱通也不恼怒。

  “没有。”魏延说。

  “你知道,益州离古田山多远吗?”钱通又问。

  “不知道。”魏延回答。

  “那你还说啥?一边凉快去。”钱通说。自讨没趣的魏延只好闭嘴了,坐在一边只顾喝茶了。

  “离中秋尚有一月余。不过你们回去得有一个月的时间,为了能够赶上秋收,亮只好痛下杀手了——火攻。”诸葛亮揺了揺鹅毛扇。

  “丞相,那火攻地点选在哪里为好?”钱通急切问。

  “盘、蛇、谷。”诸葛亮说出了三个字……

  诸葛亮带着钱通、魏延等人登上山道,“以前火烧赤壁之时,三十万曹军不也是这么死的吗?”

  “没错,要是真的会折寿,丞相早就归……”雷学业蹦出来一句。

  “雷长老,你瞎说什么?”钱通及时制止了雷学业。

  “亮给自己算了一卦,寿数不会超过五十五岁……”诸葛亮抬起袖子,擦了擦泪水,“魏延,你带人去把这些藤甲军都掩埋了……”

  “是,丞相。”魏延领命下谷底去了……

  钱通带着苗军跟随孔明平定云南、川南等叛乱,颇有战功,为此刘禅亲自召见了钱通,并给苗军赏了不少财物,特此钱通赐豪宅一座,钱通很是感激。

  刘禅虽然年轻,可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毫不糊涂,以宽待优抚政策为主,武力镇压为辅,赢得了少数民族地区首领的一致拥戴。

  自此苗王钱通发誓永远效忠蜀汉,孔明让他继续管理蛮邦,无疾而终。苗王的一个儿子,在西晋统一全国后去了江浙一带经商,于是乎,数百年后钱塘江就有了吴越王钱缪这一脉钱姓人家……

  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废掉把持朝政的贾南风皇后,第二年再废惠帝,自己称帝。引来各路诸侯的不满,为了控制中央,司马皇室互相残�